上海百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Shanghai bai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現場急救也稱為院外急救,有別于院前急救,是無任何醫(yī)學基礎的人都可以實施的基本急救處理。院前急救是指專業(yè)醫(yī)生在將病人接入醫(yī)院之前對病人的急救處理。
當病患在院外的環(huán)境發(fā)生意外或病情時,病情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重,并且這一時間段往往是很短暫的。例如,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往往會在十分鐘之內引起不可逆轉的腦死亡而導致機體的死亡;窒息患者在幾分鐘內就會導致心跳呼吸的停止;外傷大動脈的損傷出血量達到1000毫升左右時對生命就會構成威脅。因此可以說對院外傷患的救治是爭分奪秒的。
我國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雖然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在不斷改善,院內急救的成功率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院前急救仍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以致我國目前院外搶救成功率仍然不足1%。在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院外急救的成功率已經達到了50%以上,這與我國院外急救的成功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巨大的差距?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因素:1、急救系統(tǒng)不完善;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在服務區(qū)域內建立了網狀分布的急救站,每個急救站只負責五分鐘的車程范圍,急救人員24小時待命,一旦接到求救信號,基本能做到五分鐘內趕到地點。而我國是由社區(qū)內分布不均的醫(yī)院急診科擔負院前急救的職責,醫(yī)生還要擔負看診工作。接到求救信號往往在醫(yī)院內就要耽誤好幾分鐘。2、救護知識普及率不足;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現場第一目擊者的有效救治,因此非常重視對普通市民的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在美國,全民院外知識普及率達到25%左右,而在我國全民救護知識普及率千分之一不到。現場第一目擊者的救治往往無效甚至加重病人病情的現象非常常見。3、院外急救設備不足;歐美發(fā)達國家在公眾場所,放置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急救設施,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就是其中的一項。這是一種能夠非常有效挽救病患心臟的急救設備,成功率極高。而在我國除了一些簡易的急救箱外找不到任何其它的急救設備,且急救箱里也只能找到一些救急藥品或器物,根本不能拿來救命。
院外急救技術推廣的可行性,有很多人懷疑由普通人來實施急救技術的可行性,主要理由有以下兩點:1、有效性;普通人沒有醫(yī)學基礎知識,他們的急救往往是無效的。這一懷疑當然是有理由有根據的,但是接受基礎急救知識培訓的普通人員他們還“普通”嗎?2、自身威脅;主要有兩方面的威脅,一是來自病患的威脅---傳染病傳播疾病的可能。這一點在普及救護知識的過程當中,也會教給他們基本的防護知識,能達到與醫(yī)生的保護相差不多的程度,當然非常嚴重的傳染病就是醫(yī)生也是很難防范的。二是來自法律方面的問題,因我國還未制定有效保護普通救助者的法規(guī),因此難免會有病患家屬糾纏救助者的現象。這一點可以通過兩種做法加以保護,那就是救助病患前盡量找到見證者到場,另外就是嚴格按照所學正確處理方法來救治患者。